1912年5.12定为国际护士节
1912年5.12定为国际护士节
关成长发展的主要理论及学说
(1)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人的本能是追求生存、自卫及享乐,而刺激人活动的原动力是原欲或称为性本能。
(2)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文化及社会环境在人格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发展包括生物、心理及社会三个方面的变化过程,此过程由八个发展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危机或中心任务必须解决。成功地解决每一阶段的危机,人格会顺利发展;如果不能解决,危机将持续存在,相继累加,则可能出现人格缺陷或行为异常。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失衡。人的智力发育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经同化和顺应两个基本认知过程而形成的。
(4)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道德发展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学到的是非判断标准,以及按照该标准去表现的道德行为
1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理论:人的基本需要有不同的层次之分,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到高依次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理论:美国护理学家卡利什将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加以修改和补充,在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之间增加了一个层次,即刺激的需要,包括性、活动、探索、操纵和好奇,成为六个层次。
3.预防病人文化休克的措施,帮助病人适应不同文化环境的方法:
①预先了解新环境的基本情况
②针对新文化环境进行模拟训练
③主动接触新文化环境中的文化模式
④寻找有利的支持系统
1.知识点
(1)压力的概念
(2)席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
(3)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
(4)霍姆斯和拉赫的生活事件与疾病关系学说
(5)压力的反应与适应
(6)心理防御机制
(7)心理防御机制及特点
(8)压力与疾病及护理
2.学习目标
(1)明确压力及压力源的概念;
(2)说明压力的分类;
(3)解释席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
(4)讨论拉萨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
(5)阐述贺姆斯和拉赫的生活变化与疾病关系学说;
(6)解释危机学学说;
(7)解释不同的心理防卫机转;
(8)理解人类压力适应的层次;
(9)说明病人所面临的主要压力;
(10)明确帮助病人减轻压力的策略;
(11)理解减轻护士工作压力的方法。
3.重难点指导
3.1压力的概念
压力是解释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健康与疾病或导致疾病的关键环节。压力源可分为躯体性、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四种。
3.2有关压力的主要理论及学说
(1)席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
席尔主要从生理角度描述了个体对压力的反应,他认为压力的反应包括一般适应综合征和局部适应综合征。一般适应综合征是人体对压力源的全身性、紧张性、非特异性反应。局部适应综合征是机体在出现全身反应的同时所出现的某一器官或区域内的反应。
(2)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
拉扎勒斯认为压力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如果人认为内外环境刺激超过自身的应对能力及应对资源时,就会产生压力。压力源作用于个体后,能否产生压力,主要取决于认知评价及应对。
(3)霍姆斯和拉赫的生活实践与疾病关系学说
霍姆斯和拉赫认为,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生活变化,生活事件是一种需要生理和心理双方面都进行适应的压力。个体在对生活事件适应时,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以维持恒定状态。若个体在短期内经受较多剧烈变化,就会因过度消耗而容易发生疾病。
3.3减轻病人压力的方法
①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②注意饮食营养和适当的休息;
③应用各种放松技巧;
④有效调节心理平衡;
⑤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4.难点:
不同的压力理论模式。
1.知识点
(1)人类基本需要的概念
(2)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学说
(3)人类基本需要理论的应用
(4)文化的概念
(5)文化现象与文化模式
(6)文化模式
(7)文化模式和文化类型
(8)文化分类及特征
(9)文化休克的概念和原因
(10)文化休克的过程和表现
(11)文化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12)帮助病人适应医院文化环境的护理措施
2.学习目标
(1)理解人类基本需要的概念;
(2)列出人类基本需要的分类;
(3)阐述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
(4)解释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理论的满足原则;
(5)在护理实践中应用人类基本需要理论满足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
(6)明确文化的概念;
(7)解释文化的特征;
(8)区别不同的文化;
(9)阐述文化休克的概念;
(10)讨论文化休克的分期;
(11)说明文化休克的发生原因;
(12)叙述如何预防住院病人的文化休克;
(13)应用文化的概念帮助病人适应医院的文化环境。
3.重难点指导
3.1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理论
人的基本需要有不同的层次之分,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到高依次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2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理论
美国护理学家卡利什将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加以修改和补充,在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之间增加了一个层次,即刺激的需要,包括性、活动、探索、操纵和好奇,成为六个层次。
3.3文化的特征
①超自然性;②超个人性;③地域性;④超地域性;⑤时代性与超时代性;⑥象征性;⑦传递性
3.4文化休克的概念、分期
(1)文化休克:特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环境中的人初次进入到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所产生的思想混乱与心理上的精神紧张综合征。
(2)分期
①蜜月阶段:新鲜感,心理上兴奋
②沮丧阶段:价值观的矛盾和冲突
③恢复调整阶段:逐渐接受了新文化
④适应阶段:基本上适应了新文化
3.5预防病人文化休克的措施,帮助病人适应不同文化环境的方法
①预先了解新环境的基本情况
②针对新文化环境进行模拟训练
③主动接触新文化环境中的文化模式
④寻找有利的支持系统
4.难点:
1.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理论;
2. 预防病人文化休克的措施,帮助病人适应不同文化环境的方法。
3.1现代护理学的概念
护理学是健康学科中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学科,以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为基础,研究如何提高及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及发展规律。
3.2护理专业的特征
(1)以服务为目的,满足社会需要;
(2)有完善的教育体制;
(3)有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
(4)有良好的科研体系;
(5)有专业自主性。
3.3专业护士的角色及工作范围
(1)专业护士的角色:①护理者;②决策者;③计划者;④沟通者;⑤管理者及协调者;⑥促进康复者;⑦教育者及咨询者;⑧代言人及保护者;⑨研究者及著作者;⑩权威者。
(2)护理专业的工作范围
①根据护理功能来划分,可分为:独立性的护理功能;合作性护理功能;依赖性护理功能。
②根据工作的专业性质来划分,可分为:专业性工作;类专业性;非专业性。
③根据工作场所不同来划分,可分为:医院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科研及管理。
1912
hippocrates健康: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身体的各部位与体液处于平衡状态。
WND
WHO
Nightingale
MA
1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宣言》中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3.2生存质量的概念
生存质量(QOL)亦称生活质量或生命质量。WHO的定义为“生存质量是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他生存的标准、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对他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识和满意程度”。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由以下4各方面组成;①集体/职业功能;②心理状态;③社交活动;④身体状况。
3.3疾病及病人角色。
(1)疾病:是机体身心在一定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所引起的一定部位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部及机体与外部环境平衡的破坏和正常状况的偏离或终结。
(2)病人角色:当一个人患病时,不管是否从医生那里得到证实,这个人就获得了病人的角色,其原有的社会角色便部分或全部被病人角色所代替,以病人的行为来表现自己。
个体生存 成长 与发展 身心平衡
1:1854年—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南丁格尔首创了护理先河,率领的38名护士健全医院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在短短数月内把英军伤病员死亡率从42%降至2.2%
2:1907年-英女王授予最高国民荣誉勋章
1907年-南丁格尔奖
1912年-5.12国际护士节
1912年-南丁格尔
护理学是健康学科中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学科,以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为基础,研究如何提高及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及发展规律。
护理专业的特征
(1)以服务为目的,满足社会需要;
(2)有完善的教育体制;
(3)有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
(4)有良好的科研体系;
(5)有专业自主性
专业护士的角色及工作范围
(1)专业护士的角色:①护理者;②决策者;③计划者;④沟通者;⑤管理者及协调者;⑥促进康复者;⑦教育者及咨询者;⑧代言人及保护者;⑨研究者及著作者;⑩权威者。
(2)护理专业的工作范围
①根据护理功能来划分,可分为:独立性的护理功能;合作性护理功能;依赖性护理功能。
②根据工作的专业性质来划分,可分为:专业性工作;类专业性;非专业性。
③根据工作场所不同来划分,可分为:医院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科研及管理。
死亡率下降从42%降至2.2% 护理教育要求不断增高
护理专业组织 国际护士会(icn)中华护理学会(CNA)
护理专业刊物 护理研究杂志 美国护理杂志 国际护士报 中华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北美护理杂志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2008 年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
卫生部《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办法》
1.现代护理学的概念
护理学是健康学科中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学科,以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为基础,研究如何提高及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及发展规律。
2.护理专业的特征
(1)以服务为目的,满足社会需要;
(2)有完善的教育体制;
(3)有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
(4)有良好的科研体系;
(5)有专业自主性。
3专业护士的角色及工作范围
(1)专业护士的角色:①护理者;②决策者;③计划者;④沟通者;⑤管理者及协调者;⑥促进康复者;⑦教育者及咨询者;⑧代言人及保护者;⑨研究者及著作者;⑩权威者。
(2)护理专业的工作范围
①根据护理功能来划分,可分为:独立性的护理功能;合作性护理功能;依赖性护理功能。
②根据工作的专业性质来划分,可分为:专业性工作;类专业性;非专业性。
③根据工作场所不同来划分,可分为:医院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科研及管理。